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
博客來
吃是一種本能,為了生存的本能,
吃好吃的東西可不是為了生存,是為了滿足大腦所發出的訊息,博客來網路書局
但是,大腦為什麼要發出這樣的訊號呢?
身為神經人類學家的艾倫,透過研究、透過動物觀察,
以人類學的角度為我們闡述大腦vs.美食這件有趣的事情。
吃東西一定非要美食不可嗎?
書中探究了對食物的厭惡與喜好、給食物加上「好」和「壞」標籤的強迫性需要、健康食物金字塔的膳食偏差,還對吃這件事進行了跨文化比較。為什麼我們喜歡吃脆脆的東西?為什麼抵擋不住油炸物的吸引,即使心臟血管已經阻塞到不行?油炸物像嗎啡,入口時的香氣,咬下去的瞬間喀擦,就像是大腦細胞們的歡呼聲~~~事關吃喝,因此決定味覺的絕不是單一因素(案情不單純)。
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
博客來書店要吃多少才會飽?
看看大胃王比賽,或是吃到飽餐廳裡人們的表情,有沒有一種「食物理論」決定我們會選哪些東西來吃,決定吃多少才算飽,決定我們愛吃什麼?本書探索了味覺的演化基礎,以及每一種文化其獨特的飲食文化和氣氛。
獨一無二的雜食者
人類是地球上最複雜的雜食動物。我們吃飯時,味蕾將味覺傳遞到大腦,將食物吞嚥之後,食物經過食道再到胃進行消化,雙管齊下。也許是與食物這樣密不可分的關係,人類如此特殊,也讓飲食文化顯得十分獨特。即使是靈長類也不會像人類這樣看待食物。結論是,味蕾能夠體現人類的自然史,人類是超級雜食者(拍手)。
人類飲食是文化現象,由每位進食者的集體行動塑造而成。文化是大腦活動的外部共同表現,也是其擴音與增強器。為了解雜食心智如何進食,必須將人類飲食視為生物與文化現象。進食就像一種語言,是經驗的累積,在各種不同層次之下,進行有效開發。透過食物與飲食習慣,我們將發掘並探索大腦功能的多重面向。就像稜鏡將白光分為組成白光的基本光線,我們也能透過進食行為,揭開並照亮大腦運作的途徑。
博客來
本書內容
第一章 ︳檢視香脆食物的廣泛吸引力,以及香脆食物受歡迎的原因,並介紹此研究方法。
第二章 ︳從靈長類始祖到現今的超級雜食動物,圖解人類飲食的生物歷史。
第三章 ︳檢視與食物相關的感官,主要探討味道為何既是生物性,也是文化性的。
第四章 ︳研究「想吃更多」的自然趨勢,以及較不常見卻一樣有趣的「想吃更少」的現象。
第五章 ︳探索記憶的不同表現與程度,以及食物為何是回憶的特殊事項。
第六章 ︳研究人類如何分類物品,藉此可反映出人類如何透過心智組織與簡化,將周遭環境合理化。
第七章 ︳探討最有創造力的物種(人類),如何在食物與飲食領域展現創意。
第八章 ︳闡述食物理論的概念。
本書特色
一位神經人類學家,為我們呈現人與食物間,充滿了獨特視角、敏銳觀察和創新觀點的精神盛宴。
涵蓋關於食物演化、渴求和厭惡、食物偏好的文化差異、大腦記憶與食物選擇。
博客來網路書店闡述人腦的各種複雜的高級功能,如感覺、記憶、分類、創造力對人類食物演化的貢獻。
如何成功抵制美食的引誘和克服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何解決環境與食物所產生的衝突。
名人推薦
?? ?
吳映蓉台大營養學博士
徐仲飲食文化研究者
郭家芬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教授兼主任
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維多利亞料理作家
博客來
- 新功能介紹 作者: 約翰‧艾倫
- 原文作者:John S.Allen
- 譯者:陳彥含
- 出版社:木馬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6/03/03
- 語言:繁體中文
從地方智慧到環球金融,150年的榮耀:匯豐銀行的金融帝國 | TOYOTA豊田奇蹟 | 沃爾瑪傳奇 | |||
零距離的溫暖:比家人更貼心的遠傳待客學 | 走在趨勢之前 | 三星揭密:推動第一神話的16位關鍵CEO | |||
世紀陳家莊:從養豬戶到營收百億的企業家族傳奇 | 隱地及其出版事業研究 | IKEA的祕密 |

商品訊息功能:
廣告學(10版) | 廣告傳播(第二版) | 一次寫出勸敗神文案:從平面DM到臉書宣傳,這樣的廣告最推坑! | |||
廣告101(修訂版) | 展示設計 | 廣告設計乙級鑑定通關寶典 | |||
創意精選2:時報廣告獎影片得獎作品(附3DVD) | 廣告阿魯吧 (附光碟) | 中國房地產廣告創意年鑑2003(整套4本) |
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蕭邦名家鄧泰山 詮釋小品細節
中國時報【趙靜瑜╱台北報導】
暌違4年,1980年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鄧泰山本月將來台舉行獨奏會,演出蕭邦、佛瑞、德布西等人的動人小品,他也將首度帶來普羅科菲夫百年前俄國動盪時期所創作的《瞬間幻影》鋼琴小品集選曲,陪著台灣樂迷回到他鋼琴生涯的起點,展現小品背後蘊含的音樂厚度。
鄧泰山說,「相較於結構繁複的大曲,篇幅不長的小品,更展現出作曲家殫精竭慮後,以輕喻重的音樂哲學。」
來自越南的鄧泰山,是首位贏得華沙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桂冠的亞洲鋼琴家,1977年才19歲的鄧泰山帶著身上僅有的50塊美金,揮別生活7年的防空洞,到莫斯科音樂院就讀,第一次摸到真正的鋼琴。
「第一年到俄國,花很多時間修正技巧,第二年開始挑戰拉赫曼尼諾夫《第3號鋼琴協奏曲》,第三年直接去參加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沒想到就得獎。」鄧泰山回憶,由於同一屆的比賽焦點都放在一開場就被淘汰的鋼琴怪傑波哥雷利奇,他也不以為意,「我覺得我還沒準備好面對職業演奏生涯。」
得獎後鄧泰山回到俄國,就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繼續用7年時間認真磨,果然一出手就征服天下,至今仍是蕭邦名家,去年更受邀擔任波蘭蕭邦鋼琴大賽評審團副主席,深受肯定。
鄧泰山說,當年的他是用一種很蕭邦的方式演奏,「這種音樂語法讓波蘭人很驚訝,另一方面,很多蕭邦大賽首獎得主是很好的鋼琴家,但並非是蕭邦專家,我則是蕭邦的特別愛好者,這可能是勝出之因。」
鄧泰山鋼琴獨奏會3月22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3月25日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演出。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蕭邦名家鄧泰山-詮釋小品細節-215006225.html
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推薦,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討論,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比較評比,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開箱文,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部落客
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那裡買,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價格,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特賣會,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評比,大腦裡的美食家:神經人類學家的美食踏查熱搜產品部落客 推薦